中新网昆明7月19日电 (时文枝)“云南是我长期居住的‘家乡’,也是我内容灵感的宝库,值得用心体验、用情守护。”云南省文旅网络创作者李瑾熙19日称,期待更多朋友加入,一起做云南的“旅居推荐人”。
当日,“旅居云南——我们都是推荐人”志愿活动在昆明市西山区团结街道乐居村启动。现场,新媒体、旅居客、导游等5位“推荐人”分别讲述“旅居云南”故事,邀八方游客前来体验。
近年来,地处中国西南的云南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成为广受青睐的旅居目的地。当前,“旅居云南”正悄然改变云南旅游发展格局。2025年上半年,云南省旅居人数已达280.3万人次,同比增长45.4%。
“文旅志愿者是服务的提供者、文化的传播者、幸福的传递者,是连接游客与目的地、服务与文化、体验与传承的桥梁纽带。”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丽娜致辞称,希望通过有感知、有温度的服务,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旅居客人感受宾至如归的温暖;期待更多的网络达人、村民、旅居客人等通过志愿的方式成为旅居云南的“代言人”,让更多人走进云南、爱上云南、留在云南。
“旅居云南的三年时间里,我既是游客眼中的本地通,也是老乡们喊着快来吃饭的家人。”来自贵州省的旅居客周紫萍称,旅居时光不仅让其真切触摸到乡土里的生命力,也让她读懂真正的旅居是把他乡过成故乡。
启动仪式上,云南省志愿服务联合会、云南省新媒体协会、云南省导游协会共同发布“旅居云南——我们都是推荐人”倡议书,号召广大旅居客人、网络达人等加入文旅志愿者队伍,争做旅居云南“推荐者”“服务员”“上分者”“守护者”。
现场,开展文旅志愿服务示范站、“旅居悦”模块化流动图书馆赋能展示及红十字应急救护普及培训等活动。与会嘉宾共同点亮“旅居云南电子地图”。
启动仪式前,与会嘉宾走进特色旅居目的地乐居村参观调研,30余名新媒体志愿者对该村进行沉浸式视频直播推荐。(完)
shoucicilianxujiangyuyingxiangjiaodadezhumadianshizai5yue26rijuban“sanxia”shengchanzhuantixinwenfabuhuibiaoshi,jinnianzhumadianshixialiangbozhongmianji1173wanmu,bishangnianzengjia1.27wanmu,qizhongxiaomai1171.4wanmu,bishangnianzengjia3.1wanmu。tongguoyuchanfenxi,jinnianxiaomaimusuishu、suilishujiaoshangnianlvezeng,qianlizhonglvejian,danchan、zongchanjiaoqunianjunyousuozengjia,xialiangfengshouzaiwang。受(shou)此(ci)次(ci)连(lian)续(xu)降(jiang)雨(yu)影(ying)响(xiang)较(jiao)大(da)的(de)驻(zhu)马(ma)店(dian)市(shi)在(zai)5(5)月(yue)2(2)6(6)日(ri)举(ju)办(ban)“(“)三(san)夏(xia)”(”)生(sheng)产(chan)专(zhuan)题(ti)新(xin)闻(wen)发(fa)布(bu)会(hui)表(biao)示(shi),(,)今(jin)年(nian)驻(zhu)马(ma)店(dian)市(shi)夏(xia)粮(liang)播(bo)种(zhong)面(mian)积(ji)1(1)1(1)7(7)3(3)万(wan)亩(mu),(,)比(bi)上(shang)年(nian)增(zeng)加(jia)1(1).(.)2(2)7(7)万(wan)亩(mu),(,)其(qi)中(zhong)小(xiao)麦(mai)1(1)1(1)7(7)1(1).(.)4(4)万(wan)亩(mu),(,)比(bi)上(shang)年(nian)增(zeng)加(jia)3(3).(.)1(1)万(wan)亩(mu)。(。)通(tong)过(guo)预(yu)产(chan)分(fen)析(xi),(,)今(jin)年(nian)小(xiao)麦(mai)亩(mu)穗(sui)数(shu)、(、)穗(sui)粒(li)数(shu)较(jiao)上(shang)年(nian)略(lve)增(zeng),(,)千(qian)粒(li)重(zhong)略(lve)减(jian),(,)单(dan)产(chan)、(、)总(zong)产(chan)较(jiao)去(qu)年(nian)均(jun)有(you)所(suo)增(zeng)加(jia),(,)夏(xia)粮(liang)丰(feng)收(shou)在(zai)望(wang)。(。)
NASA:巨型小行星正靠近地球
这跟日本现在的状况有点像。日本90年代以后,第一,没有很多新公司出来,不像美国、中国,有很多新的公司;第二,现有的这些高科技公司,创新能力也在下降,技术滞后,跟不上节奏。这跟人口结构有一定关系。